查看原文
其他

致敬!扎根乡村教育26年,拄拐为学生“点灯”

南川发布 2024-01-01

扎根乡村教育26年 

他拄拐为学生“点灯”



又到一年开学季,南川三中的高中数学老师刘荣洪又拄着拐杖回到了校园,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地给学生上课。


这是他拄拐上课的第三年,也是他扎根乡村教育的第二十六年。

回乡从教

激活乡村学校一池春水

刘荣洪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。和众多农村学子一样,有着一颗想要走出大山的心。


  上世纪末,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,无数人的生活及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
  大学毕业后,刘荣洪的同学们有的选择了经商,有的选择了从政,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刘荣洪思考再三,最终选择从教,成为一名乡村教师。


刘荣洪坐在学生们自发凑钱给他买的高脚凳上讲题。


  1997年,刘荣洪来到大有中学当初中数学老师。那时正值八月底,暑气未散,刘荣洪背着一床被子,拎着盆子、水桶、保温瓶来到学校报到,开启了教师生涯。


  那时候交通不便,再加上学校地处偏远,老师们基本上都是住教师宿舍,一年半载才回一次家。


  学校已经很久没有来新老师了,22岁的刘荣洪成了全校最年轻的一位老师,他和班上学生年龄相差不大,在学生心中,与其说他是老师,不如说是大哥哥,因此和他分外亲近,课余时间常常约他一起打篮球和乒乓球。


  作为学校唯一一位数学专业出身的科班教师,同事们也对他充满期待。


  在刘荣洪看来,数学这门学科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,最重要的是建立数学思维,要改变以往“满堂灌”的教学方式,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的互动性,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思考中来。


拄着拐杖上课,已成为刘荣洪的工作日常。


同事们虽然认可他的教学理念,但始终觉得乡村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,实行这种教学方法耗时长、见效慢,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,一开始也只是持观望状态。


  后来发现,他的课堂分外活跃,学生踊跃举手,大胆发言,他像带兵冲锋陷阵的将军一样,带着学生攻克一个个难题堡垒,每堂课结束后,他和学生都觉得意犹未尽。


  一学期结束,他的学生进步显著,全班成绩在年级上数一数二,他的教学方法激活了乡村学校的一池春水。这时,同事们才真正对这位年轻的刘老师刮目相看,纷纷向他请教,找他探讨。


  渐渐地,他的名声也逐渐传出了这个小山村,不少城区学校向他抛出橄榄枝,邀请他回城任教。


潜心专研

从刘老师变成“刘教授”

2001年,刘荣洪谢绝了所有城区学校的邀请,选择了南川三中,从一所乡村学校来到另一所乡村学校,开启了高中数学教学。


  从初中教学到高中教学,对于刘荣洪来说,这是一个里程碑,更是一个新起点。开学前夕,刘荣洪就去书店选购了一摞教学资料,结合历年高考试卷,进行考情研判,梳理教学重点,提前备足了一周的课。开学后,他虚心向同事请教,很快就适应了高中教学节奏。


  在教学方法上,刘荣洪依旧不提倡题海战术,而是引导学生“吃透”真题,学会一题多解、题目变式、多题归一。“上刘老师的课必须非常专心才能跟上他的节奏,他要求我们提前预习,积极思考,尽量在课堂上就消化吸收当天的知识。”学生罗星星说,虽然刘老师是一位爱做题的老师,经常去办公室都能看到他在埋头做题,但他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却不多,可每一道都是他精挑细选的。


每天刘荣洪都要抽时间做教研。


在学生眼中,他温和、慈爱,无论何时,总是耐心细致地为他们答疑解惑;在同事眼中,他爱岗敬业、乐于助人,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,对大家总是倾囊相授。由于他喜欢钻研、善于思考,看起来儒雅睿智,同事、学生都喜欢亲切地称他为“刘教授”。


  “刘教授”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六年,从年轻教师成为教研组长,教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,他用专业和热情为学生演绎数学之美,点亮知识之光,让大家不再对数学这门学科望而生畏。


刘荣洪被称为“刘教授”,因为他是一个爱钻研的人,办公室里电脑或者打印机出了小毛病,他总是热心维修。


  每年教师节是刘荣洪的手机最为繁忙的时候,从早到晚会收到天南海北学子发来的问候,办公桌上也会铺满孩子们写来的各种祝福、感谢贺卡。在他看来,这就是成为一名教师最幸福的时刻。


拄拐回校

课堂才是我的主战场


2019年的一天,刘荣洪正在教室讲课,突然腰腿传来的一阵剧痛,让他几乎无法站立,但他依然坚持上完了这堂课才回到办公室,歇息了好久才缓过劲来。


  起初,他以为只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,想着忍一忍、扛一扛就好了。那时,正值期末,是教学工作最繁重的时候,工作的忙碌让他把病痛搁置一旁,直到出现大小便失禁,才引起了他的重视。眼看还有十多天就期末考试了,刘荣洪打算再坚持一下,等到寒假再去医院检查。


  一向温柔的妻子得知情况后,和他大吵一架,催促他赶紧请假去检查,刘荣洪一边安慰妻子说问题不大,保证这学期结束立马就去检查,一边暗自穿着“尿不湿”忍痛上课,一直坚持到放寒假。


  学期结束后,妻子立马带着他去医院检查,医生告诉他们,刘荣洪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病症——硬脊膜动静脉瘘,这是一种椎管内血管畸形,得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。听到这个结果,夫妇俩愣了足足十多分钟,妻子泪流满面,责怪他一拖再拖,其实那会儿,刘荣洪的脑海里也是一片空白。


这三年多来,刘荣洪都是拄着拐杖、扶着楼梯,一步步艰难地走向教室。


  留给他们的选项只有一个,做手术。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手术后,又是漫长的住院、理疗。住院一个多月,一晃又要开学了,他的身体还未完全康复,只能拄着拐杖勉强站立。医生建议他再休养一段时间,但他不顾医生劝阻,催着妻子赶紧给他办出院手续。刘荣洪对妻子说:“学生还等着我呢,我要回去上课,课堂才是我的‘主战场’。”妻子拗不过他,只好帮他办理了出院手续。


  开学那天,刘荣洪拄着拐杖准时出现在了讲台上。看着拄拐的刘老师,学生都关切地询问老师怎么了,刘荣洪笑了笑,摆摆手,说扭伤了脚,问题不大。后来,大家从班主任口中得知,刘老师生了一场大病,还未痊愈就赶着来校上课。


刘荣洪上课的时候,不时要向桌子借力,缓解腿部的不适。


  为了减少刘荣洪的站立时间,学生自发凑钱给他买了一根高脚凳,让他尽可能地坐着上课。教室里出现的高脚凳让刘荣洪分外感动,学生的关心更是让他心里暖洋洋的,他笑着说:“坐着怎么上课嘛,我还要写板书的哇。”虽然多媒体早已普及,但刘荣洪还是喜欢用最传统的粉笔、黑板进行板书,带着学生一步一步思索、一步一步解题。板书结束后,等到课堂练习的片刻,他才坐下来歇一歇。


患难与共

既然说服不了那就同行


刘荣洪的班级在教学楼五楼,拄拐上楼会花费很多时间,为了上课不迟到,他每天都提前出门,拄着拐杖、扶着楼梯艰难地上楼,其间,由于路面湿滑还摔倒了好多次,膝盖、手肘伤痕累累。


  妻子罗佳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多次劝他请假休养,刘荣洪总是一口回绝,学校领导也担心他上课站立时间太长会加重伤情,让他回家安心养病,另外找位老师帮他代课,他依旧婉言谢绝,说马上就要高考了,时间紧任务重,临时换老师担心学生不适应,影响学业。


  无奈,学校领导和他妻子商量后,最终只能同意让他拄拐上课。拗不过丈夫,妻子只能支持他、帮助他,于是申请从原来的学校借调到南川三中,抽空搀扶着他上下楼梯。


课后,刘荣洪在妻子的搀扶下,走向食堂就餐。


“劝不住,他就是这样的牛脾气,不愿落下学生一节课。”说起丈夫刘荣洪,妻子罗佳埋怨的话语里带着些许心疼。


  拄拐三年多,刘荣洪的掌心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,但由于有一条腿发不起力,站久了酸痛,偶尔也会摔倒,但他从未因此退却,面对大家的关心,他总是笑呵呵地回应:“小问题,没得关系。”


  拄拐上课三年多来,无论天晴还是下雨,刘荣洪从未迟到。在课堂上一如既往地热情洋溢,有时上课太投入,便常常忘了坐下来歇一歇,直到下课铃响回到办公室,才恍然发现双腿麻木、关节胀痛。


  就这样,他一次次咬紧牙关,拄着拐杖,扶着黑板,撑着讲桌一遍一遍地为学生讲解函数、椭圆、抛物线……没有因为病痛缺席过一次课堂,也没有因为病痛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上留下一丝遗憾。


  作为通过接受教育走出“农门”的乡村教师,刘荣洪深知教育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,在他看来,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,但对于乡村学子来说,教育依旧是帮助他们走出大山的捷径,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路径。他说,作为一名乡村教师,有责任也有义务尽自己所能,帮助乡村学子接受更好的教育,尽力帮助他们清除求学路上的障碍,用教育为一个又一个家庭点亮希望之灯。


尽管饱受病痛折磨,但课堂上的刘荣洪却依旧神采飞扬。


  26年来,刘荣洪用一片赤子之心扎根乡村教育,铺就了无数乡村学子的前行路,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他对乡村教育的不懈追求。如今,他的步伐虽然蹒跚,但坚定;他的背影虽然瘦小,但在学生及同事眼中,却是那样的高大伟岸。



END


今天是教师节

是属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节日

“南川发布”微信公众号

在此,向全区教师

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

“老师,祝您节日快乐,身体安康!”




大家都在看
区领导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
向业顺:高举“旅游旗”  走好振兴路
我的教育故事③|一年级的课程思政小故事






记者:李佳遥/文 陈姗/图

编辑:罗苑瑜

责任编辑:金大洪

值班总编:任北川

总编辑:李如军

法律顾问:重庆百哲千行律师事务所

声明: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内容,系南川发布原创作品,版权归南川发布所有。若要转载,请在后台留言发起授权申请,获得明确授权认证之后,方可转载发布。否则视为侵犯版权。



求分享求收藏求点击求在看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